日前接到遠在泰緬邊境教書朋友的電話,原本以為從小生活在台北的她,會受不了那樣儉樸清貧的異域生活,只見她興奮的嚷著:「你知道這裡的宿舍有多美嗎?蓋在山坡的屋子,整片都是荔枝園!」見她眉飛色舞,我還以為是一大片罌粟花呢!這麼平凡的東西竟能令她如此開心?!

或許對生長在熱帶南方的我們而言,荔枝是再尋常不過的水果。不過在古人眼中,荔枝可是一點也不平凡,《幽夢影》就曾提到:「筍為蔬中尤物,荔枝為果中尤物,蟹為水族中尤物,酒為飲食中尤物,月為天文中尤物,西湖為山水中尤物,詞曲為文字中尤物」在文人眼中,荔枝竟然可以和酒、月、西湖、詞曲相比擬,足見其有過人的魅力。我們再來看看其他人對荔枝的吟詠:

    殼如紅繒,膜如紫綃,瓤肉​瑩白如冰雪,漿液甘酸如醴酪。 (白居易)

   玉液乍凝仙掌露,絳苞初結水晶丸。(宋徽宗)

   還聞纍纍生數子,絳綃裹玉分明是。(文徵明)

1357580105.jpg 1357580108.jpg

不說這是荔枝,不就像是打啞謎一般令人難以臆測嗎?! 連荔枝殼都被比成像紅繒、絳綃一般有著綺麗花紋的高級絲織品,緊緊纏裹著那有如冰雪、美玉、水晶丸一般的果肉;甚至連果肉外那一層薄膜都能以「紫綃」加以形容,更別說剝開時那滋一聲湧溢出來的玉液瓊漿了。宋代大文豪兼美食家蘇東坡還以江鰩柱(干貝)及河豚這兩種頂級海鮮來比喻荔枝的果鮮,真可謂神來之筆、體物之功(見〈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〉)。古人窮形盡相、把荔枝賞玩到這等光輝燦爛的層次,也真夠令人瞠目結舌的了!

在古籍中,荔枝原本叫做離枝,由於它不易保存,一採下來風味就開始變化,這個就是古人所說的:「若離本枝,一日而色變,二日而香變,三日而味變,四五日外,色香味盡去矣。」因此對定居在北方的中原人而言,想要吃上這色澤豔麗、滋味甜美的鮮果著實不容易。據說唐明皇為了讓楊貴妃吃到鮮果,可是從生長地砍下整棵荔枝樹,不惜耗費人力快馬加鞭長途運送,這「一騎紅塵妃子笑」還真是絕無僅有呀。即便到了今日,荔枝鮮果的儲存仍是相當不易,聽外子說以前園藝系老師曾提過:若能發明保存荔枝的方法,就鐵定能發大財。或許就是如此,以致連日本人夏季來台,荔枝鮮果竟是重點品嚐水果。

據說被貶到嶺南的蘇東坡吃到了荔枝,也寫下了「日啖荔枝三百顆,不辭長作嶺南人」的句子,一天吃上三百顆或許有些誇大,不過汁甘味美的荔枝還真是讓人愛不釋口,聽母親說我小時後就因貪吃荔枝,一口氣吃下一台斤荔枝而鬧肚子痛。在泰緬邊境教書的朋友,大概就是享受著這種拎著一串荔枝,邊走邊吃的自在生活,難怪她一點也沒有思鄉之情。

 

家中的糯米糍荔枝長出的雙胞荔枝

夫家種了兩株荔枝,一棵是果核較大的黑葉品種,另一棵則是糯米糍品種,是小姑去嘉義農試所實習時帶回家種的。糯米糍帶有獨特的桂花香味,是荔枝中的上品,既然有桂味索性就拿來桂花釀一起作果凍。容易上火的荔枝拿來做果凍相當適合,冰涼後洋菜膠的Q彈搭上荔枝肉的口感,加上桂花釀(作法連結)的甜香與荔枝的酸甜,不僅口齒留香,一股清暢爽快之感頓時掃除了不少的暑氣。

 

 

  桂花荔枝凍 做法

1.首先將20顆剝皮去核的荔枝放到果汁機稍為攪一下,讓果肉可以保持口感,又有果汁可以融入果凍中。

2.200cc的水煮滾後加入荔枝果肉及果汁,一匙的桂花釀和半包洋菜粉,再稍攪拌一下後,倒入模具中冰涼即成。


 

arrow
arrow

    店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