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大清早帶著一顆既興奮又忐忑不安的心,來到了嘉義縣中埔鄉的山上,見透亮的晨光在林蔭間灑落,成群的蜜蜂在龍眼花上採蜜,期待已久的野蜂蜜終於要採收了,主人早已備妥防護用具等我們許久了。

嘉義到台南關仔嶺一帶的山區是台灣最早開始養蜂的地方,一開始蜂農養殖的都是從野外捕捉回來的野蜜蜂。直到產量高且容易養殖的歐洲蜂引進之後,這種無法大量量產的野蜂就少有人養。



主人阿財先生專門捕捉野生的蜜蜂,賣給一般的養蜂人飼養,這種野生的中國蜂所採收的蜜,一般稱為野蜂蜜。由於採蜜的特性與蜜蜂體內酵素的差異,中國蜂遠較一般歐洲蜂所產的蜂蜜更為香醇濃郁。



不過,由於野生蜜蜂產量少且容易脫逃,因此不易量產。加上品質上好的野蜂蜜,一年也只有採收一次,一般是在清明後龍眼花盛開時採收的龍眼花蜜,因此價格也特別的高。要不是嚐過這野蜂蜜的甜美滋味,怎能心甘情願冒著被螫咬的危險,只為一品鮮醇的甘蜜呢?

 
龍眼花

其實真正野地裡的野蜂蜜口感並不好,因其採收的蜜源較雜,且長時間存放在蜂巢內作為儲糧,未曾真正清空,由於混合了各種不同時節的各式花蜜,因此通常會有苦味且味道駁雜。所以必須將野蜂抓回來馴養,透過管理,使其生產單一的花蜜,如此才能將野蜂蜜的特質表現出來。

 
 歐洲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野蜂

野生的中國蜂通常會在石縫、枯木、甚至於水泥電線竿裡築巢。捕蜂人使用的主要器具是蜂籠,因形狀像是斗笠,故又叫笠帽。當蜂巢被破壞時,蜂群會本能的躲到黝暗的蜂籠裡聚集起來,捕蜂人利用這種特性,就可以輕易將野蜂一網打盡。

 
舊式蜂籠
或是先捉住蜂后,將之關在蜂籠底下的竹籠裡,這時群蜂就會聚集在蜂籠裡,等到收集得差不多時再用網子包裹帶回飼養。這種捕蜂法早在元代王楨《農書》就提過了:「以竿高懸,笠帽招之,三面撒水揚塵阻其出路,蜂自避入笠中,收之,漸時歇定,將笠裝於布袋懸空處,至晚移停桶內。」

 
新式蜂籠

捉回的野蜂群,傳統的作法是將牠們養在鑿空的樹幹所做成的蜂箱,明朝劉伯溫也曾提到這種「刳木以為蜂之宮」的養蜂方式。以這種方式飼養而生產出來的蜜較濃稠,但產量很少不易管理,因此價格非常高。

 
古式養蜂桶,蜜蜂在桶內自行築巢,因此取蜜時需要整巢破壞才能取出,無法再重覆使用
另一種就是養在現代的蜂箱,可以放置人工的蜂片,除了管理較容易外,採收較為容易且產量也較多,這就是一般較常見的野蜂蜜。不過蜂片不能像養歐洲蜂一樣放滿,只能放半箱,放太多時由於族群過大,中國蜂就會分家脫逃。


使用現代蜂箱飼養

隨著主人,我們穿上防護網慢慢的接近蜂箱,原來野蜂的體形較小且顏色較黑,一眼就可以區別出來。洞口有一片小小的柵欄,作用是在防止蜂后脫逃,對於這種喜歡脫逃的野蜜蜂,是不得不採取的措施。

 
防止蜂后脫逃的蜂欄
為了讓我親眼目睹蜂后,主人反反覆覆仔細搜尋每一片蜂巢,密密麻麻的蜜蜂實在令人頭皮發麻,費了好大一番工夫終於找到了。蜂后體積是一般工蜂的好幾倍,而雄蜂體形和工蜂差不多,只是顏色較黑,至於那些剛孵化的工蜂顏色較白。

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蜂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雄蜂

一開始還有些害怕,漸漸的就習慣了,最後索性連防護手套也脫掉。不過還是被一隻突然鑽入衣服裡的蜜蜂嚇了一大跳,還好衣服一掀自己飛走了。主人說今年蜂巢的儲蜜較少,因此比較溫馴,如果儲蜜較多,蜜蜂為了捍衛糧食會比較兇。另外在陰天或是不曾被採過蜜的蜂巢,蜜蜂都會比較兇。

 

採收前先噴上一些煙,以緩和蜜蜂的攻擊性,但煙燻不能過多,不然會影響蜜的品質。古人通常以艾草煙燻,並塗上薄荷防止蜂螫。只見主人拿起蜂片一抖,並用刷子輕輕的將蜂片上的蜜蜂刷掉,一時間蜜蜂四散到處嗡嗡作響,景象著實嚇人。不過在這慌亂之際,也有一些蜜蜂埋頭拼命吃蜜,怕是便宜了我們這些掠奪者?!

 

採收下來的蜂片,如果已經封口,就必須用刀子將上面的封蠟切開,只見刀子劃過,金黃透亮的蜂蜜緩緩流下,馨郁甜香充洋溢鼻腔,在美好的晨光中還有什麼比這更魅惑人?拿起剛切下來的現採蜂片一口咬下,飽滿的蜜汁奔竄而出,一股微酸透亮的甜馨滋味瞬間湧上心頭,好吃得令人心花怒放,完全沒有一般蜂蜜過度甜膩的鎖喉口感。而蜂蠟越嚼越起勁,越嚼越香。難怪一旁跑來偷吃蜜的歐洲蜂會撐到飛不起來,甚至吃到撐死。



主人將蜂片放置在分離器中,利用旋轉的離心力將蜂蜜甩出,就完成了採收。據說這一公斤的蜂蜜可是要讓蜜蜂足足採滿五萬次,這也難怪蜜蜂不得不生出毒針螫人以自保。



採收過的蜂片,再將之放回蜂箱,那些驚慌過後的蜜蜂,當發現已經沒有糧食時又會開始努力採蜜,正所謂「作蜜不忙采蜜忙」啊。明代戲曲家馮夢龍在《醒世恒言》曾有詩云:「辛勤好似蠶成繭,繭老成絲蠶命休。又似採花蜂釀蜜,甜頭到底被人收。」或許野蜂實在受不了人類的剝削,因此一有機會就想要脫逃,而捕蜂人也總是又千方百計地把他們抓回來。



這得來不易的野蜂蜜淋上山上現採的石蓮花真是一絕,清甜多汁的石蓮搭上甜馨的蜂蜜,巧妙的將石蓮的草腥與蜂蜜的甜膩調合,鮮甜清香迸出在咀嚼的鮮脆口感中,是一道生津清涼的生機聖品。

 
 

回家後趕緊把鮮採的蜂蜜做成蜂蜜蛋糕,材料如下:
高筋麵粉434克、無鹽奶油434克、糖粉250克、蜂蜜130克、雞蛋八個、鹽9克、奶水43克、乳化劑13克。這樣的份量約可做成兩條市售長形蛋糕,因此材料可以減半,做一條。

 

首先把麵粉與糖粉篩過備用,並把蛋打備用,奶油放置室溫讓其軟化。將麵粉、奶油、糖粉、蜂蜜、鹽、牛奶、乳化劑放入鍋攪拌,因無攪拌器所以用手打(真累)。待攪拌呈糊狀,分三次將蛋倒入一起攪拌,每一次需完全混勻再加。打到均勻顏色有一點白,就可以倒入鋪有烘焙紙的模具裡,約八分滿即可,它會脹大。用烤箱以上下火170度烤30至40分鐘即成,相當容易做。



濃郁的蛋香和奶油香,夾著蜂蜜的甜香,尤其是咖啡色的表皮真是好吃,相當適合佐茶。不過熱量似乎太高了一點。



相關文章:山蜂別是有風味──野蜂蜜採收實錄(二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嘉義中埔野蜂採收實錄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店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