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年期間在鹽水武廟看到許久未曾見到的水仙雕刻,「孔雀迎春」、「丹鳳朝陽」各式雕法令人眼花撩亂,原來台南很久以前就有元宵節賽水仙的習俗,後來因日本人禁止而停止,近來又開始舉辦了。

  
 

還記得二十年前曾向夜市賣花老伯學習雕水仙。猶記當年,賣花老伯坐在人來人往的夜市小攤,就著一盞昏黃燈泡,小心翼翼的挖除鱗莖,將深藏在種球深處的花芽露出,使其提早開花;並在葉芽與花芽上刻劃,使長出來的花和葉彎曲,產生各種奇異的造型。多年後憶及那雕水仙的情景,彷彿就像年輕時愁悒鬱悶的內心,亟欲坦露出來讓人知道,那悲喜忸怩的紆曲心思,似乎非得靠著這樣無情的自剖,才能免於窒溺。

 
 雕水仙

不過將水仙種球剜肉刮皮的景象終究有些殘忍,下手間不免猶豫,早已不若年輕時決然。想想不過就是像切菜,說什麼殘忍不殘忍,或許是對水仙多了些人格化的美麗想像罷?

 

賽珍珠曾說:「梅花代表中國,水仙卻代表中國的女人」,若說梅花是象徵君子的男性特質,水仙則是溫婉的女性形象。只是這中國女人的樣貌竟隨著歷朝審美觀而有不同的變化。在富麗大唐王朝的眼中,這清麗的花色竟類比成金盞銀台、黃琮白璧的富貴形象,甚至以金銀珠寶裝盛,贈之美人。據說唐明皇封楊貴妃的姐姐為虢 ( ㄍㄨㄛˊ )國夫人, 曾賜夫人一個盛著十二株紅水仙的金玉七寶盤,夫人於是用衣覆於水仙以襲取幽香,唐明皇知道後便稱她為「肉身水仙」。
 

 
 素有「金盞銀台」之譽的水仙花
不過到了講究理學的宋朝,文人眼中的水仙就不是這副珠光寶氣的形象了。詩人楊萬里就對「金盞銀台」這種穿金戴銀俗不可耐的說法深感不滿。
天仙不行地,且借水為名」、「偶趁月明波上戲,一身冰雪舞東風,在他的眼中,水仙原為天仙,化現為月下凌波、玉質冰肌的脫俗形象。因此古人養水仙時會在水盆裡鋪上白石,以增添凌波步月的美麗想像。

 

說到古人對於水仙的熱愛可真是令人難以想像,據說清代戲曲家李漁,過年時無錢買水仙,竟然嘆息:「寧可折壽,不可無水仙」,他的妻子為了滿足他的雅癖,竟然賣了珠簪以換得幾株水仙,真是窮得風雅啊!

不過若要真正論及風雅,故宮這幅清代「合景歲朝」題詞所說的景況,那才真是令人嘆為觀止。西元
1680年惲壽平等人,在一個晴朗的冬天到百花里賞花,深夜唯恐花朵睡著,於是點燃火炬,並取來紙筆作畫題詩,一群騷人墨客有人對花撫琴、有人鋪紙作畫、有人清賞、有人落款,而這一切無非是在等待春天日出的到來。畫中有水仙、松、梅、山茶等當令植物,其中臘梅、山茶和水仙,素有「花國歲寒三友」之稱。將水仙與松竹梅歲寒三友相較之,松、竹雖綠,可惜無花;臘梅有花,卻無綠葉相襯。唯水仙花葉並茂,素雅的清韻形象,在喜歡以花比德的傳統文化中,與梅蘭同享「一品九命」的崇地位。

  合景歲朝圖

有句歇後語:「水仙不開花---裝蒜」,由此可知水仙在未開花前,外形確實與大蒜十分類似。古人有詩:韮葉葱根兩不差,重蕤風味獨清嘉,可見水仙在開花前與蔥蒜是無別的,那仙姿玉色的風采唯有在開花時才能為人所一睹,所以水仙又有「天蔥」、「雅蒜」的別名。而除了可見的形色,水仙最吸引人的大概就屬它的香氣。有別於蔥韭蒜濃濁強烈的葷辛氣息,水仙則是散發優雅細膩的純淨香氛。張曉風曾在〈花之筆記〉一文將花香分為葷素,說含笑、白蘭是葷的,茉莉和水仙是素的,說一株水仙的倒影就像一塊明礬,可以把一池水都弄得乾淨澄澈。但這種素並不是淡,而是一種澄澈透亮的清新之感,有如明礬入水,一切雜質都被澄清了。
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西洋水仙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西洋水仙2
若說西方的水仙是因自戀枯槁而亡的美少年納瑟西斯所幻化,中國的水仙則是綽約飄逸的凌波仙子。不論是美少年還是美少女,水仙總讓人感受到青春與美麗。從前住在陽明山時,也曾種過西洋水仙,它的花形特別大,一莖一花,可惜沒有什麼香味。不過西洋水仙只要種下去,每年時間一到就開花,總予人一種美麗的驚喜,不像中國水仙開過花後,隔年通常只會長葉。英國詩人華滋華斯有一次漫步回家,途中看到成千上萬的金色水仙隨風翻動,「
綿延有如星光,在銀河中閃爍」的詩句隨即吟出。西洋水仙以形色取勝,而中國水仙則以香味擅場,因而也各自涵蘊了不同的文化意涵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店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