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8年冬天來到台南七股鹽田,尋訪這即將走入歷史的古老行業。隨著這一批末代鹽工的退休,台灣三百多年來的曬鹽歷史,將永遠留在歷史的記憶之中。



由於當年清廷對鄭王朝的海禁,陳永華參軍教導人民曬鹽,才開啟了台灣的曬鹽產業。不過三百多年後廉價的進口鹽傾銷,卻讓台灣的鹽業徹底的衰亡了。



或許所有的生命都起源於海洋,鹽是潛藏在基因深處裡的海洋記憶,從海水中結晶成鹽的古老工作,彷彿是我們與生命循環的聯結。



看著老鹽工熟稔的把滷池底下結晶的鹽巴耙刮成隴,再用鹽籠一擔擔的挑到一旁聚集成堆。曾經在無數生命中流轉又釋出的鹽,又要再一次等待進入新的生命體了。

 

也許是多了這分想像,這樣原始的勞力工作,竟讓我有了另一番感受。看著鹽工頂著刺骨的海風,穿著短褲、赤腳踩在滷水裡辛苦工作的模樣,彷彿也看到我們與自然環境間最深切的聯結。而這個行業的失落,似乎也意味著我們與生命根源的斷裂。

 

登上高聳的鹽山,飽覽鹽田美麗的風光。傍晚夕陽的晚照正灑落在一畦畦的田畝,悠悠流光輝煌得有如鎏金,一襲華麗逗引人目不轉瞬,彷彿深怕人們很快就遺忘了這裡的一切。



同行友人說:「這鹽山可是澳洲的進口鹽堆積而成。」聽罷竟覺得諷刺,這讓遊人可以俯望鹽田美景的鹽山,竟是消滅鹽田產業的元兇。


有長白山之稱的七股鹽山(月亮初出)
2002
年這一片台灣最後的鹽田正式走入歷史,結束了338年曬鹽的歷史。還記得同一年,我坐著火車行經青海省的柴達木盆地,一早醒來竟被一片白花花的景象給嚇到,還以為下雪了,後來才知道那一望無盡的雪白就是鹽滷,當地開採者只消推土機推一推就好了,採都採不完,想不到四面環海的台灣竟然需要仰賴進口,反而輸給乾涸的內陸沙漠。

 

柴達木盆地
2002
同年也停止了鹽的專賣。或許吃慣單一鹹味、毫無礦物質、缺乏層次變化的電解鹽的我們,也能期待不久的將來,還能品嘗到如法國「鹽之花」、日本沖繩的「鹽夢壽美」等別具海洋風味的手工製作鹽。



◎補充:製鹽的方式非常多,除了一般吃的電解鹽外,還有岩鹽、湖鹽、井鹽,由於這類鹽形成時間較久,滋味較之海鹽為鹹重,適合口味較重的食物,如烤羊排、牛排。而海鹽則又可分為日曬鹽,或用燒煮產生的燒鹽,這類海鹽較為清爽適合口味清淡的食物,例如水煮蔬菜。另外也有特製鹽,例如加入海藻燒煮的藻鹽。(參考葉怡蘭《極致之味》)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店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