玫瑰康普茶.JPG 玫瑰康普茶

這幾年來全球席捲了一股瘋康普茶的熱潮,甚至市面上有多家食品大廠爭相推出康普茶產品。奇怪的是,喜歡發酵的我們卻完全自外於這股熱潮之外,直到最近才發現這麼有趣的東西,於是一個勁就投進去了。目前已進入第四回合發酵的流程,中間還歷經一次發霉疑雲……

一、康普茶是甚麼?

這裡就簡單科普一下,很熟悉的請直接跳過。

康普茶(Kombucha),是一種發酵的紅茶醋飲。在含糖的茶湯中,加入一種名為紅茶菌(Scoby)與啟動液(上一批的康普茶液)一起天然發酵而成的飲品,因為富含益生菌與多種維生素,普遍認為對身體有特殊的保健效果;重點是透過這種方式釀造出來的醋飲,酸酸甜甜很好喝,還可以自行調味進行二酵,引發創意的驚奇感,因此帶動一股釀造與飲用熱潮。

紅茶菌.jpg 這一塊就是釀製康普茶的功臣:紅茶菌膜(Scoby)

用來釀製康普茶的紅茶菌菌膜,因為形似在茶湯裡長出的菇,所以稱為「紅茶菇」;又因形似海蜇皮,所以也稱為「海寶」;據說能幫助消化,治療多種胃病,所以有些地方也稱為「胃寶」。

紅茶菌其實不是菇類,而是一種生物薄膜,其菌體根據分析,是酵母菌、乳酸菌和醋酸菌等菌叢的共生物,其中尤以醋酸菌的含量最多。我們吃的椰果據說就是這個東西。

二、紅茶菌與太歲,傻傻分不清

第一次看到「紅茶菌」,覺得這東西實在太不可思議了!直覺就跟有「肉靈芝」之稱的「太歲」聯想在一起。

我們常聽人家說「犯太歲」、「別在太歲頭上動土」這些話。但太歲又是甚麼呢?

在遠古時代,人們觀測到天上有一顆巨星對地球影響很深,它繞行太陽一周需要十二年,按照這周期誕生了十二生肖。這顆巨星其實就是木星,古人稱之為歲星。但人們又假想有一顆與歲星運行速度一致但方向相反的星,稱為太歲。相傳每當太歲運行到哪兒,在地球的相應位置,地底下就會出現一塊肉狀物質,此乃太歲星的化身,若在上面動土,就會驚動太歲,招來厄運。

這塊肉狀的太歲化身就是肉靈芝。

太歲3.jpg 肉靈芝,據說就是太歲星的化身

近年來不時可看到許多關於肉靈芝的報導,以前人們認為挖到它會遭到厄運,現在人們只要一挖到牠就發了,因為一塊肉靈芝動輒可賣到上百萬上千萬的高價。到底是為什麼?因為傳言吃到肉靈芝可延年益壽,甚至長生不老(簡直就是妖怪想吃的唐僧肉)!相傳就是當年秦始皇一直在尋找的不死仙藥。

這一坨罕見但極其珍貴的肉靈芝,據說就是《山海經》裡具有神奇再生能力的怪獸,名為「視肉」,牠長得就像牛肝一樣,有兩隻眼睛,割下牠身上的一塊肉,馬上又會再長出來,和原來一樣,永遠割不完。

太歲4.jpg

《本草綱目》稱其為「肉芝」,收入「菜」部「芝」類,稱其可食用、入藥,奉爲「本經上品」,功效爲「久食,輕身不老,延年神仙」。並記載肉靈芝長得就像肉一樣附在大石上,有頭有尾,是個生物,還有紅、白、黑、青、黃等各種顏色與形態。

近年來人們對太歲進行了各種科學研究,卻發現越研究越是疑雲重重!

太歲2.jpg

生物學家認為牠「三不是」,既不是動物,也不是植物,更不是微生物,很有可能是存在於地球上的第四種生命形式,是介於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大型粘菌複合體,其結構不是由單一的細胞構成,而是由細菌、粘菌和真菌三類構成稀有的聚合體。

太歲細胞結構完整,有呼吸機能且能正常代謝二氧化碳,但同時又具備葉綠體,可進行光合作用,兼具動植物的機體特徵。牠的進化程度大概介于藻類(藍藻)和原生物之間。由於在演化過程中的一些因素,讓牠停止了進化,所以處於生命演化的一個源頭與岔道口上。

讓它既不是發展成為植物,也不是發展為動物,也不是原地不動像蘑菇靈芝一樣的真菌類,而成為自然界中非植物、非動物和非菌類的第四種生命形式,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,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。

太歲5.jpg

太歲以不死的生命力著稱,據說已經存活了上億年。太歲生長于地底20-100米的厭氧環境中,生活于土壤中,靠水存活,所以放在水中不會腐爛、變質。同時,這種粘菌主要靠孢子、菌絲繁殖,活性很强,隨意切割都能够再生。古往今來所有生命無不遵循著生老病死的規則,唯有太歲能繁衍至今,因此又被稱為「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」!

關於康普茶的起源,有很多離奇的說法,有人認為是起自秦始皇時代所尋求的不死仙藥。但明明秦始皇時代還不喝茶,又如何會有康普茶的起源一說呢?現在應該不難明白這種奇怪說法的緣由了吧,其實就是人們把紅茶菌的菌膜跟太歲混為一體所致。

紅茶菌跟太歲,感覺上雖有一些性質類似,但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。紅茶菌只是一些尋常菌種的聚合,太歲卻是第四種生命形式,小大之辨,不言而喻!更多訊息,就請看倌自行請教孤狗大嬸了!

三、第一回合康普茶

我的經歷應該跟大家很類似,就是先去購物網站買了紅茶菌菌膜與啟動液,煮好了甜的高山茶(1000c.c.的熱水加6.6克高山茶,再加入100克二砂),等甜茶湯冷卻,放進消毒過的玻璃缸,再放入了紅茶菌膜與啟動液,蓋上紗布就靜置在陰暗處,夏天大約第七天就可以飲用了。

第一次康普茶3-4天.jpg

一酵3-4天,茶湯表面開始結出白色的菌膜
玻璃缸底的是紅茶菌膜,乍看有點像醃黃蘿蔔

第三天左右,茶湯表面開始出現一層薄薄的略帶透明與白色的膜,網路資訊說可以在五六天的時候嚐嚐味道,若覺得酸甜的風味是自己喜歡的就可以收成了。在第六天的時候,我舀了一些康普茶液品嘗,嗯,風味很好!比原本的高山茶還要好喝,高山茶的風味保存得很好外,還帶點清爽的酸香味,而且完全沒有茶葉的澀味。

第一次康普茶6-7天.jpg

一酵6-7天,茶湯表面已被白色菌膜所覆蓋(約0.5公分)玻璃缸底是紅茶菌膜。夏天溫度高,只要七天就可以收成飲用了。

到第七天的時候,我決定進行二酵,也就是將康普茶從原本的大玻璃罐倒出在小瓶子裡。決定做兩個花花口味,一個是加入新鮮的茉莉花(大約十來朵),一個是玫瑰糖(新鮮玫瑰搗糖),在室溫下發酵三天,但每天都要放氣,以免爆瓶。三天後就可移置冰箱保存。

一酵,是為了讓康普茶變成醋,所以只是用紗布蓋住瓶子,不會有太激烈的泡泡;二酵,則是為了增加康普茶的氣泡感,因此封瓶,讓菌種產氣,但也必須適時放氣。

二酵第三天.jpg 二酵第三天(玫瑰在前).jpg 

康普茶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自行調味進行二酵,引發創意的驚奇感

我們每天都會喝一點,以感受風味的變化。漸漸發現茶味會變淡,酸味則會增強,花香也被菌種分解成很奇特的風味,微帶氣泡的酸甜口感、又帶點酒的餘韻,感覺似乎有點像蠻牛,卻沒有蠻牛的化學味,說不上來,總之還蠻好喝的。尤其炎炎夏日,來上一杯真是清涼又消暑!

花花康普茶釀製,兼漫談太歲與紅茶菌

加了新鮮茉莉花的康普茶,發酵得很厲害啊!感覺鮮花上面應該有不少花酵母吧,要加入茉莉花之前,記得要用飲用水洗乾淨(將旋緊的花瓣撐開來洗),免得汙染了康普茶。這款茉莉風味的康普茶,喝起來感覺跟茉莉純露有點相像呢!

花花康普茶釀製,兼漫談太歲與紅茶菌

加了玫瑰花糖的康普茶,因為有加糖,感覺活性更強。後來感覺搗碎的玫瑰花瓣似乎與紅茶菌結合成新的菌膜,飄在表面了。玫瑰本來的味道被分解成不太像玫瑰的風味,也是酸甜好喝,但若抱持著一定要喝到玫瑰的味道,或許會失望的。但與市面上買的康普茶比起來,實在好喝多了!

花花康普茶釀製,兼漫談太歲與紅茶菌 搗碎的玫瑰花瓣似乎與紅茶菌結合成新的菌膜,飄在表面了。那一坨東西就是新結合的菌膜。

很高興第一次做康普茶就這麼成功,於是又再次煮了高山甜茶,準備進入第二回合的發酵,沒想到過程中卻遇到了發霉疑雲……但文章已經太長了,就等下次再分享了!

 

arrow
arrow

    店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