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身在鄉間街角的製麵廠,默默無聞地存在一個甲子,它沒有關廟麵的盛名,即使是吃過了也不會注意是哪裡做的麵。或許沒有這種來自外界的喧譁,也就能夠安份的守著古老的做工,默默的被遺忘在鄉間的角落之中。 



那天肚子餓了到廚房找食材,看到桌上一包麵順手就下來吃,也不知是不是太餓了,竟覺得這麵好吃得誇張,香滑之中帶著Q彈的口感,不軟爛亦不呆鹹,一下子就把配料和湯汁都比下去了。這時才想起清人李漁提過:「南人食切麵,其油鹽醬醋等作料,皆下於麵湯之中。湯有味而麵無味,是人之所重者,不在麵而在湯,與未嘗食麵等也。」今天才深刻體會到這「未嘗食麵」是什麼意思,想不到平凡無奇的麵條竟也有這等風味。



原本還以為是哪裡的名產,一看地址竟是隔壁村。在這裡住了三十幾年的外子也不曾注意過,於是興發起一探究竟的念頭。
隔日一早找到了製麵場,說明來意後蘇老闆很親切的答應我們的採訪的要求。蘇家從祖父輩就開始製作這種「福壽麵」,名叫福壽麵是因為從前壽誕及滿月酒都要用麵,因麵條又長又瘦,取長壽的諧音,故又名長壽麵。宋朝馬永卿的懶真子提到「湯餅即今長壽麵。」可知麵最早通稱為湯餅,而到了宋朝才有長壽麵的稱呼。在世說新語》中曾提到美男何晏的皮膚白皙魏明帝懷疑他可能上了粉,為了求證而故意在大熱天請他吃「湯餅」,等到他吃的揮汗如雨用衣袖擦臉,才知真是天生麗質。

  

製作麵的過程,大致是先把高筋麵粉以及鹽水倒入攪拌機中攪拌十幾分鐘,待麵粉呈現出黃豆渣一般的團粒時,再將這些攪拌好的麵粉倒入壓延機中壓製。
  
 

當壓延機中一條如白練般的麵皮逐漸被延拉出來之後,這時老闆拿出一根木棍將前端麵皮捲上,很快就能捲成一大捆。

  

接著再將已捲成捆的麵皮置放到切麵機上,機器啟動後麵皮迅速被裁切成條狀,並從另一端的輸送帶送出。一旁等待的工人非常有節奏的抓起麵條,一束一束的分別的掛到指縫間,緊接著把手上的麵線依次的擺到竹筐裡,最後再推到廣場去曬。
 



跟在推車後面,一股濃濃的麵香幾乎把一旁小吃店的氣味都壓過去了,想不到沒什麼味道的麵粉,在揉製之後竟能產生這麼濃郁的香氣,一種鮮醒而清甜的穀物氣息到處瀰漫。來到曬麵的大廣場時,架上早已擺滿了一籠一籠的麵條,放眼望去還頗為壯觀,就好像是某種古老的獻祭儀式,呈奉著大地的豐饒。

 

為了讓麵條完全的乾燥,因此不時需要將麵條翻面,只見婦人在曬麵的竹筐上蓋上一個空竹筐,上下反轉再打開後,整筐的麵條都翻過去了。這也難怪手腳必須非常俐落,全部翻上一遍就得花上不少時間,光是看就很累人。



但看完了製作流程,心理總想著,在這個變化快速的世界中,人心怎麼可能不躁動呢?怎麼還能守得住古老的作工,用人力費勁的曬著麵呢?就只有麵粉、鹽和陽光的老東西,若沒有某種偏執,怕是做不下去的。或許也只有托這種固執的福氣,也才有機會體會到,這種深蘊在食物裡最原初的滋味吧!


商家通訊:嘉義縣鹿草鄉光潭村
200-6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(05)365184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店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