茉莉釀油甘.png

約半個月前,前主任送給我一些奇特的果子。這看起來像白葡萄般輕透水靈、細看有幾條淺淺的縱稜,不就是近幾年來經常在一些植物社團看到的,非常火熱的超級水果——油甘!

這個油甘實在太火熱了,除了有很多分享,還被製成各類保健食品在市面上強力熱銷,老早就心癢難耐想知道這究竟為何物了!花小奴說這果子老早在十多年的白河就看過有人在種了,只是當時不知道這是甚麼果實。

DSC_2273.JPG

油甘是近幾年來非常火熱的超級水果,早在19世紀就傳入台灣。其有入口酸澀,卻回甘的韻味,「油」與客家話「有」同音,油甘的名字因此而得,重點在甘而不在油。

見到廬山真面目後就迫不急待地塞進嘴巴品嘗,果實沒有香氣、很硬又酸又澀又苦,那個讓人皺眉的澀味就像剛剛結果的芭樂,當下著實懷疑這果子根本還沒成熟,不過正如大家所說,只要把果肉咬碎後吞下,口腔就漸漸回甘起來  了。

DSC_2278.JPG

在40~50年代,油甘多被用來製作成蜜餞,成為常民的零嘴。只是隨著物產豐富,油甘漸漸被人們遺忘,如今因為養生熱潮,油甘又再度火紅起來。

DSC_2269.JPG

油甘花,花期 4~5 月。

只是這果子實在是不怎麼好吃,就算營養價值再高,也讓人興趣缺缺。查了一些資料發現大家多是用醃漬的方式來處理油甘,嫌其酸澀口感不佳,因此多會敲碎用鹽殺青去除苦澀味,再用糖醃。

只是不解:吃油柑不就為了它的營養,如今又想盡辦法改造那令人不悅的口感,又是用鹽逼出苦澀的汁水(但這麼一來營養不都流失了?)、又用糖去醃去賦味,那麼吃一口油柑,到底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?實在都搞不清楚了,如果純粹只是為了好吃,那麼風味比油柑好的果子多的是吧?!

左思右想,盯了油甘好幾天,算了!就不用鹽殺青了,將油甘洗淨晾乾後,再把油甘果劃幾刀,一層糖一層油柑,將油甘埋在裏面。對了,花小奴說,一定要加幾朵茉莉花,但不想讓茉莉花味道太搶味,所以加不到十朵。估計糖的份量應該超過油柑的重量吧。

9-6(發酵6天).jpg

發酵第六天,液面開始出現泡泡

經過三天後,油柑開始出水,打開罐子香氣還不錯,一個禮拜後,油甘完全溶解在糖水裏,我加的糖太多了,已經超飽和,以致下面有一層無法再溶解的厚糖。接下來幾天就在表面出現一層不知是發霉還是發酵的泡泡,不時從底層冒上來,看樣子很有活性,簡直就跟當初在釀玫瑰花酒一樣(當時還有加酒麴),香氣的層次被轉化得更加濃郁與豐富,一打開罐子撲鼻而來的是濃濃的花果蜜香,洋溢著清新的油甘果香與甜美的茉莉花香。

9-9(發酵9天).jpg

發酵第九天,液面的泡泡更加豐富綿密

9-11(發酵11天).jpg

發酵第十一天,液面的泡泡被吹得鼓鼓的,好強的活性啊!之後幾天就緩和下來了。

舀一點出來品嘗,這融合花果蜜香的糖漿風味實在是太好了,最棒的是還會回甘,在喉咽深處幽幽盈出花果餘韻,加在茶或氣泡水都相當不錯!吃了幾顆釀過的乾癟油甘,原本不馴服的滋味也柔順不少(當然還是不能跟一般甜膩的蜜餞比),但飽餐之後來上幾顆這樣的油甘,很能讓膩重的口氣為之一清!忍不住想到之前釀的楮桃紅(構樹果子酒) ,一些原本沒甚麼風味的果子經過發酵轉化之後,竟能夠釋放原本嚐不出來的果香內蘊,這或許就是發酵最讓人著迷的神奇魔法吧!又想到東坡先生的詩:「甘苦常從極處回,鹹酸未必是鹽梅」,或許只有最擅於體會人生的人,才能體悟到酸澀有通向甜美回甘的秘境吧!

DSC_2314.JPG

 

arrow
arrow

    店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