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仙花炒麵筋-字.jpg

盛夏,大抵是百花岑寂,卻是鳳仙花熱情綻放,展現鮮妍明媚的時節。《百花曆》說:「六月,鳳仙降於庭。」將鳳仙於庭院中綻放,形容得有如神明冉冉降臨的形象,頓覺仙氣飄飄起來!然而,對多數人而言,鳳仙花卻像鄰家女孩一樣,是最接地氣的花。

提到鳳仙花,那一碰即爆的種子莢,應是許多人童年都玩過的遊戲。當果莢由綠轉黃,似乎就等待著人們的拇指去啟動一瞬的噴迸張力。「碰」一爆,一顆顆種子被彈得老遠,而原本漂亮的黃毛橄欖也瞬間變成肚皮外翻的毛蟲。

鳳仙花果莢.jpg

至於它的花形則宛如一隻栩栩如生的鳳凰,明代的《群芳譜》提到鳳仙開花時,「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,其色則紅白紫黃碧及雜然諸種,善變化,故得鳳仙之名」,但這只限單瓣鳳仙,重瓣鳳仙則看不出鳳鳥的型態。

鳳仙花5.jpg 鳳仙花7.jpg

頭翅尾足 翹然的鳳仙花

鳳仙花最廣為人知的別名就是「指甲花」,孩提時總看到姊妹們把花瓣揉碎,用鮮紅的花泥來染指甲,讓一點桃紅的色汁染著指尖,就已經大大滿足了小女孩愛美的渴望。

長大之後就很少看到種鳳仙花的人家,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爭奇鬥艷的進口花卉,偶爾在僻遠的山區發現鳳仙花,總能勾起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。不過每每看到古人用「賤品」,甚至用「菊婢」來貶抑它只配作為菊花的婢女時,總會為它抱屈不已。其實說穿了就是它太容易繁殖,不夠嬌貴罷了。當然鳳仙花也不是沒有知音者,清代的醫家趙學敏就專為它寫了《鳳仙譜》,裡頭竟然記載了多達兩百多個品種,品類之多超乎想像,可謂再尋常不過的奇花呢!

鳳仙花9.jpg

鳳仙因較易栽培 被視為輕賤之花

最近我這個早已沒有玩興的中年人竟再度被它激起了興趣。有一天陪女兒看「哈囉小桃子」這部韓國卡通,裡面提到韓國小女生會用鳳仙花來染指甲,據韓國傳說,若指甲顏色能持續到初雪未退,就可以和自己的初戀相守一生。

看完卡通後,馬上就決定和女兒一起玩玩看。婦人染甲的風俗據說早在唐代就有了,具體操作方式,按《廣群芳譜》所提:「女人采紅花同白礬搗爛,先以蒜擦指甲,以花傅上葉包裹,次日紅鮮可愛,數月不退。」原來要把鳳仙花的色素染到指甲上,是需要在搗碎的花泥中加入明礬,將花汁包裹起來,敷上一整晚方能產生令人喜愛的顏色,古人將這樣的鳳仙染甲賦予了一份深情寄託,稱之為:「一夜深紅透」於是我把加入明礬的花泥敷在女兒的指甲上,再用紗布及膠帶綁好,果然隔天就將顏色染上了。只是顏色很難剛好只是染在指甲上,連一旁的手指皮膚都染色了。加上不知是選的花色不對還是怎樣?染上去就像是擦了碘酒,看上去還有點像是指甲病變呢!

鳳仙花染指甲合圖.jpg

據說在唐代以前就已出現婦人染甲的風俗。李賀的「蠟光高懸照紗空,花房夜搗紅守宮」相傳就是對宮中婦人指甲的情境的描寫。

果然女兒一到學校就引起側目,老師得知是用鳳仙花染指甲後也愣了一下,竟不知該怎麼回應這名天才家長的傑作,只好安慰女兒用肥皂洗幾天就會褪掉了。沒想到那色素固著得十分頑強,竟完全洗不掉,只能等新指甲慢慢長出,再一點一點剪掉末端染色的指甲。足足等了兩個半月,女兒才擺脫指甲病變的嘲笑。難怪清人李漁說:用鳳仙花染指甲,是把美麗無暇的指頭變成好像要凋謝的花一樣,發明它的人真是俗不可耐!

不過我對鳳仙花的玩興還沒有完呢!看到古人對鳳仙花的應用也引起了我的高度興趣。李時珍說:「鳳仙子,其性急速,故能透骨軟堅。」不易煮爛的魚或肉,只要放幾顆鳳仙花種子就容易煮爛(不過鳳仙花種子有小毒,慎用之),但也因為透骨所以會傷牙齒,所以不可碰到牙齒。另外,鳳仙花可治療蛇傷,只要搗爛配酒服用就可解除,也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,可治療腰脅間的疼痛。

至於鳳仙花莖可用來作菜,古人說比萵苣還好吃!明代高濂《野蔌品》便提到:採鳳仙花梗的嫩芽,燙過後加點鹽曬乾,可以保存個一年多;新鮮的可以拌芝麻食用,最適合拿來炒麵筋,用來煮豆腐和其他素菜也都可行。下面介紹鳳仙花炒麵筋:

鳳仙花炒麵筋-作法步驟.jpg

鳳仙花炒麵筋 食譜 

出處:明代高濂《野蔌品》

做法:

  1. 採鳳仙花嫩莖,去葉洗淨後截小段。採若干鳳仙花,洗淨備用。
  2. 麵筋泡水後捏乾備用。
  3. 水滾後,鳳仙嫩莖及花投入,略燙後撈起。
  4. 放油爆香蒜頭後,先將嫩莖及麵筋炒一下,接著放入花瓣、鹽、糖、胡椒等調味料即成。

 

相關文章

一夜深紅透────鳳仙花

arrow
arrow

    店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