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.jpg

受到疫情影響,目前雖然很難像過去一樣任意出國旅行,不過有一處紫色花海一定能讓您有如置身異國的驚艷,且猛然一看還以為是薰衣草花海呢!

IMG_0653.2.jpg

一早五點多我還在睡夢中,外子就拿著相機出門了,回來時興奮地向我展示他新拍的照片,我睡眼惺忪地回答:這裡哪來的薰衣草?不對啊……這麼熱的夏日平地怎麼可能有薰衣草花田?再說還長在水邊呢?!

IMG_0713.JPG

外子接著說了一個從未聽過的名字:千屈菜,這就更令人好奇了?這亭亭修整的花穗,清麗鮮妍的花色,哪來甚麼屈?還千屈呢?莫非是像承受了莫大冤屈抱石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?!或者,此花明明美得不可方物,竟以「菜」名之,可真屈了她?!

因為白天還有課,也無暇多問多想,所以就約定傍晚的時候再去捕捉千屈菜花海的芳顏。原來此處花海就位於南故宮附近的六腳鄉蒜頭生態公園,滯洪池畔種植的千屈菜正在怒放,經過媒體報導後,大家都爭相跑來一睹千屈菜花海,嘖嘖讚嘆這恍若異國般的風情!

IMG_1141.2.jpg

而在這火傘高張的夏日,舉目所見的一切似乎都快被融化的高溫氣候,這看來嬌柔無比的草本花朵卻有如此對抗驕陽的本事,一派清麗蔥籠,一瞬間真讓我以為是莊子筆下那冰清玉潔的神人化身,故能「大旱金石流、土山焦而不熱」啊!

IMG_0833.JPG

所謂「曲折才蘊含得住風景」
在這蜿蜒的水邊,千屈菜最能盡情展現旖旎的風情!

千屈菜的花長得十分精緻,很適合蹲下來細細品賞。花兒雖小,卻密密地叢簇成一圈,由底下一圈一圈地往上開,再形成隨風搖曳的長穗狀花序!而種在水邊最能展現她旖旎的風情,外子說花店其實不時可見到她,但種在盆子裡稀稀疏疏的抽高樣子,並不會特別吸引人,誰知種在這蜿蜒的水邊,竟如此動人!

IMG_0877.2.jpg

回家後查了資料才知道:原來在古代,千屈菜就是民間藥食兼用的野生植物,全草可供入藥,有清熱、涼血、收斂與止瀉等功用。確實,看到她這麼不怕熱,想當然爾必有清熱的神效!而早在明代的《救荒本草》,也記載著在荒年或缺少蔬菜的時節,古人也會摘採千屈菜嫩葉作為野菜!

至於為什麼會有「千屈菜」這麼古怪的名字?在夏緯瑛《植物名釋劄記》中有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:「千屈」可能原為「茜苣」,意指其花色淺紅如茜,可食如苣(苦苣菜),由於發音相似,後來訛傳為「千屈」。哎呀,不知道之前還以為背後有甚麼動人的傳說故事呢!

千屈菜應為茜苣菜.png

《植物名釋劄記》對「千屈菜」之名的解釋

千屈菜的葉子可作為茶飲或料理,從易折斷處摘下千屈菜的嫩莖葉,洗淨後入沸水中川燙一下,涼拌、炒食、做湯均可。有的則切碎,拌麵粉內蒸食;有的用鮮菜下麵條食;還有的作火鍋配料等。

IMG_0992.JPG 油醋千屈菜.jpg

清代文人食譜《養小錄》一書中的「餐芳譜」提到:「凡食芳品,先辦汁料,每醋一大鐘,入甘草末三分,白糖一錢,熟香油半盞,和成,作拌菜料。」這其實就類似我們今天的油醋醬,用淋油醋醬的方式來品嘗川燙過的千屈菜嫩葉想來應是很不錯的。實際品嘗的心得是千屈菜並無特別的異味,只是口感比其他的蔬菜要略粗一點,作為救荒的野菜還是不錯的,淋上油醋醬再撒上白芝麻,裝飾幾朵小花,也不失為秀色可餐了!

餘暉下的千屈菜花海.jpg

IMG_1254.2.jpg

暮色下,水邊的千屈菜鬱鬱蒼蒼,頗有「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」之感!

 

arrow
arrow

    店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